- 成 语:病在膏髓
- 汉语拼音:bìng zài gāo suǐ
- 成语含义:义参「病入膏肓」。见「病入膏肓」条。
- 书 证:
01.宋.黄晞〈祭左丘明文〉:「四子于是,析言厚诬,仲舒、刘向,习异牵拘,病在膏髓。」 - 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病入膏肓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春秋时晋国景公作梦,梦见恶鬼来向他讨命,之后就生病了。病重时向秦国求良医,于是秦桓公派医生缓前来为景公治病。在缓还没到达之前,景公梦见疾病化成两个小孩,其中一个说:「缓是个良医,我怕会受到伤害,要逃到哪里才好?」另一个就说:「只要躲到心脏下、横隔膜上的部位,他就奈何不了我们。」等缓到了晋国,诊视过景公的病情,说:「病已经侵入心脏和横隔膜之间的部位,不管服用药物或是针灸,药力都无法到达,所以这个病是治不好了。」果真,景公没多久就过逝了。后来这个故事浓缩成「病入膏肓」,用来指人病重,无药可救;亦用于比喻人、事已到无可挽回的程度。
- 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病入膏肓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《左传.成公十年》晋侯梦大厉,被发及地,搏膺而踊,曰:「杀余孙,不义。余得请于帝矣!」坏大门及寝门而入。公惧,入于室,又坏户。公觉,召桑田巫,巫言如梦。公曰:「何如?」曰:「不食新矣。」公疾病,求医于秦1,秦伯使医缓2为3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4,曰:「彼良医也,惧伤我焉逃之?」其一曰:「居肓5之上、膏6之下,若我何?」医至,曰:「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7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」公曰:「良医也。」厚为之礼而归之。
〔注解〕
(1)秦:春秋时国名。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,地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县。庄公时徙居大丘,地约在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。到了战国孝公时定都咸阳,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天下,创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。
(2)缓:春秋时秦国名医,生卒年不详。
(3)为:指医治。
(4)竖子:儿童。
(5)肓:音ㄏㄨㄤ,人体心脏下、横隔膜上的部位。
(6)膏:古代称心下脂肪。
(7)达:指针。 - 参考成语:病入膏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