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 语:随寓随安
- 汉语拼音:suí yù suí ān
- 成语含义:义参「随遇而安」。见「随遇而安」条。
- 书 证:
01.宋.魏了翁〈浪淘沙.老眼静中看〉词:「世念久阑珊,随寓随安,人情犹望衮衣还。」 - 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随遇而安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随遇而安」原作「随寓而安」。在六祖慧能的时代,禅宗传道重在以心传心,不立文本,但因宋代记载诸祖法语的灯录大量刊行,参究公案的风气愈来愈盛,禅风由此转变,不立文本的参禅法变成不离文本,也就是所谓的「文本禅」。惠洪为北宋「文本禅」的主导者,他反对把禅与语言文本割裂开来,主张「借言以显无言」,即通过语言文本和研究禅宗经典而习禅、教禅。《石门文本禅》辑录的便是他的诗、偈、书、序等,其中〈舫斋记〉所记为李德孚之事。李德孚是位很有才华的人,于金陵(即今南京市及江宁县地)任官职时,在官舍东边建造了数间相连书房,由两侧看来仿佛是在船中,故名曰「舫斋」。有个客人参观后说:「说你是个隐居之士,但却又讲究忠义,有功名之图;说不是呢,却又放情于山水,优游于典籍,不像一般作官的人。」德孚听了笑着回答:「我是把忠信孝友这样的礼法看成浩渺烟波,把安身之处当成承载我的舟船。从前冯夷得道而能悠游大川,渔夫语毕便顺着芦苇离开,我想也是如此罢了!」德孚话中用了《庄子》中的两个典故,冯夷和渔夫都是得道高人,由于掌握了自然之道的本体,所以能安于所处的境遇,无入而不自得。德孚以此喻己,说明自己的行为并无矛盾,反而是反朴归真,以本真去应和环境的变化,再顺势表现在行为上,所以无法以一般「隐」与「不隐」的形式来作判断。也正因为他了解顺道而行的哲学,所以才能「随所寓而安之为舟舫」,即使在充满人为虚文的世界里,亦悠游无所累。后来「随遇而安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能安于所处的环境,后亦用来比喻安于现状,不思长进。出现「随遇而安」的书证如宋.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.孟子集注.尽心下》:「言圣人之心,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,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,随遇而安,无预于己,所性分定故也。」
- 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随遇而安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《石门文本禅.卷二二.舫斋记》宣城李德孚,有美才,善属文。宣和初,与余邂逅于长沙,年既相若,且同学又相好也。久之,德孚侍亲移漕江左,而官之金陵。即官舍之东,辟室以观书,其室连数楹而户相重,东西而视,如在船中,乃以「舫斋」名之。有客聿至,视其榜揭而疑之,曰:「以子为隐者耶?则忠义之色,功名之志,见施为语言。以子为非隐者耶?则山水之意,嗜好之异,与侪辈不侔。」……德孚仰而笑,俯1而应曰:「吾非放愁也,但吾以忠信孝友为烟波2,随所寓3而安之为舟舫4。昔冯夷得之以游大川5,渔父语已缘苇而去6,意窃慕7之,如是而已矣。」客愕然8无对。明年,复来长沙9,理前事以语余,请书以为记,于是乎书之。
〔注解〕
(1)俯:低头。
(2)烟波:云烟弥漫的水面。形容浩渺飘忽的样子。
(3)寓:住处、居住的地方。
(4)舟舫:船。舫,音ㄈㄤˇ,船的通称。
(5)冯夷得之以游大川:《庄子.大宗师》:「夫道,有情有信,无为无形,……冯夷得之,以游大川。」庄子认为「道」是超乎时空存在的实体,为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,虽无形而不可见,但若能掌握其本体,则可无入而不自得,故河神冯夷得以遍游大川。冯夷,河神。
(6)渔父语已缘苇而去:《庄子.渔父》之典。此篇描述孔子遇一渔父,渔父斥责孔子失了本真,事事违逆自然之道,陷溺于人为虚文而不自知。言毕便撑船循着芦苇离去,孔子知其为得道高人,于是恭敬地待他离开后才敢上车。已,停止。缘,沿、循。
(7)窃慕:私下慕想、向往。
(8)愕然:惊奇的样子。
(9)长沙:城市名。今位于湖南省东部、湘江下游台地,为该省的省会。手工业发达,以湘绣和鸭绒被、瓷器闻名于世。 - 参考成语:随遇而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