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 语:巧取豪夺
- 汉语拼音:qiǎo qǔ háo duó
- 成语含义:用巧诈的手段骗取,或倚仗权势强行夺取。※语或本宋.苏轼〈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〉诗二首之一。后用「巧取豪夺」形容不择手段地取得权利、财物。
- 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不择手段的取得权利、财物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蛮横胡为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句】
01、这些贪官对当地民众巧取豪夺,无所不至!
02、他那地位是巧取豪夺来的,有何值得尊敬?
03、这种巧取豪夺的行为,令人发指,天理难容!
04、他今天仗势如此巧取豪夺,小心老天会给报应。
05、老家那块地就这样被当地土财主给巧取豪夺了。
06、这种趁乱世巧取豪夺的作法,和趁火打劫有何不同?
07、这些钱财都是他当年巧取豪夺来的,通通捐出来也不为过。
08、那时候,军阀横征暴敛,巧取豪夺,弄得民不聊生,苦不堪言。
09、警方发现嫌犯为了谋取对方的钱财,偷抢拐骗各种巧取豪夺的手段都使尽了。 - 书 证:
01.宋.苏轼〈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〉诗:「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」(源)
02.宋.刘克庄《后村先生大全集.卷六五.外制.知建昌军魏峙职事修举转朝请郎》:「无严刑竣令而雄狡服,不巧取豪夺而财用足。」
03.宋.刘克庄〈铁庵方阁学墓志铭〉:「四库外羡钱尚十余万,公,儒者,未尝行巧取豪夺之政,亦莫知其何以致此也。」
04.元.黄溍〈古斋记〉:「彼沾沾焉慕为荣古而陋今者,曾不以为意。方且巧取豪夺乎人之缺壶、破釜、枯竹、败素,弃遗无所可用之物,摩挲把玩而以博古自命。」
05.清.全祖望〈先太府承声明身跋〉:「不巧取豪夺而用足,无疾声大呼而事成。遗爱在人,去而见思,所谓慈惠之师,廉平之吏。」 - 典故说明:「巧取豪夺」原作「巧偷豪夺」。米黻,即米芾(音ㄈㄨˊ),字符章,宋襄阳人。举止颠狂,故世称为「米颠」。为文奇险,妙于翰墨,画山水人物,自成一家。爱金石古器,尤爱奇山,世有「元章拜石」之语。据周
- 成语来源:※宋.苏轼〈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〉诗二首之一(据《苏东坡全集.前集.卷一七》引)三馆曝书防蠹毁,得见《来禽》与《青李》。秋蛇春蚓久相杂,野鹜家鸡定谁美。玉函金籥天上来,紫衣敕使亲临启。纷纶过眼未易识,磊落挂壁空云委。归来妙意独追求,坐想蓬山二十秋。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1。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2。君不见长安永宁里,王家破垣3谁复修。
〔注解〕
(1)寒具油:寒具,一种寒冬时的食品。以糯米和面搓成细绳形状,挽曲如环,油煎后食用。相传桓玄好书画,客携名作来,玄辄观之,以寒具待客,因而弄污了画,所以说「寒具油」。
(2)虎头:指顾恺之,西元341?402,字长康,小字虎头,晋无锡人。博学有才气,善绘画,有才绝、艺绝、痴绝三绝之称。多作人物肖像、神仙、佛像、动物、山水等。传世作品中以「女史箴图」最有名。其所作「维摩诘像」,为最早出现于壁画上的佛像。
(3)王家破垣:王涯家的破墙。王,指王涯(??西元835),字广津,唐太原人。博学好古,能为文,家书数万卷。所集前世名书画,凿垣纳之。唐文宗甘露之变时被杀,人破其家垣墙取之,或剔取其中金玉而弃其书画。垣,墙。 - 反义词:一介不取
- 参考成语:巧偷豪夺 巧取强夺 豪夺巧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