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 语:汗流浃体
- 汉语拼音:hàn liú jiá tǐ
- 成语含义:义参「汗流浃背」。见「汗流浃背」条。
- 书 证:
01.《太平广记.卷一二○.康季孙》引《还冤记》:「康季孙性好杀。……常病笃。梦人谓曰:『若能断杀,此病当差,不尔必死。』即于梦中,誓不复杀。惊悟战悸,汗流浃体。」
02.宋.张师正《括异志.卷七.张龙图》:「谢既,再拜而悟,汗流浃体。」 - 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汗流浃背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汗流浃背」原作「汗出沾背」。西汉初年,由于惠帝才智平庸,朝政由吕太后把持,并分封其家族兄弟为王。吕后去世后,太尉周勃带兵诛杀吕氏诸王,铲除吕氏的势力,并迎高祖刘邦的另一个儿子刘恒为帝,是为汉文帝。文帝即位后,右丞相陈平认为周勃平定吕氏之乱,巩固汉室的天下,功劳比自己要大得多,于是自愿将右丞相的位子让出。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,周勃成为群臣中地位最高的右丞相,陈平则降为较低的左丞相。有一天早朝时,汉文帝问周勃说:「国家一年判决的诉讼有几件?」周勃过去都是掌管军事,对这些事情并不了解,只好回答不知。文帝又问:「国家一年的税收支出又是多少?」周勃也太不清楚,只好又回答不知。文献中使用「汗出沾背」来形容周勃对政事一问三不知,心里感到十分着急、惭愧,汗流了满身,背都湿透了。后来「汗流浃背」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,形容非常惭愧、惊恐的样子。亦用于形容工作辛劳。
- 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汗流浃背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《史记.卷五六.陈丞相世家》孝文皇帝1既益明习国家事,朝而问右丞相勃2曰:「天下一岁决狱3几何?」勃谢曰:「不知。」问:「天下一岁钱谷出入4几何?」勃又谢不知,汗出沾背,愧不能对。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。平曰:「有主者。」上曰:「主者谓谁?」平曰:「陛下即问决狱,责廷尉;问钱谷,责治粟内史。」
〔注解〕
(1)孝文皇帝:汉文帝刘恒(西元前202?前157),汉高祖刘邦之子,继汉惠帝即位。施政采黄老治术,尊行道家的无为而治。仁慈恭俭,废除残酷的刑罚。天下丰殷,四境和平。
(2)勃:周勃(??西元169),西汉沛县人。秦末跟随刘邦起义,屡立军功,封绛侯。后平吕氏之乱,迎文帝即位,拜右丞相,卒谥武。
(3)决狱:判决狱讼。
(4)钱谷出入:赋税收支。钱谷,赋税。 - 参考成语:汗流浃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