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 语:千载一时
- 汉语拼音:qiān zǎi yī shí
- 成语含义:千年才有一次的好时机,形容机会十分难得,稍纵即逝。#语本《战国策.楚策四》。 △「千载难逢」、「万世一时」
- 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机会十分难得,稍纵即逝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时机难得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句】
01、你如果不努力,就算遇到千载一时的机会也无济于事。
02、这个千载一时的天文奇观只持续一分钟,看得大家目不转睛。
03、这次会议聚集了各国的优秀人才,真可说是千载一时,盛况空前。
04、这是个千载一时的大好机会,你一定要好自为之,争取最佳成绩。
05、这两位巨星同台演出,可说是千载一时的难得机会,我一定要去欣赏。
06、这个机会真可谓千载一时,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利用,千万不可错过。
07、你再这样漫不经心,就会失去这个千载一时的好机会,难免将来后悔莫及。 - 书 证:
01.《魏书.卷四八.高允列传》:「昔与之俱蒙斯举,或从容廊庙,或游集私门,上谈公务,下尽忻娱,以为千载一时,始于此矣。」
02.《晋书.卷八○.王羲之列传》:「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,北面之道,岂不愿尊其所事,比隆往代,况遇千载一时之运?」
03.唐.韩愈〈潮州刺史谢上表〉:「当此之际,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。」
04.宋.苏轼〈田表圣奏议叙〉:「自太平兴国以来,至于咸平,可谓天下大治,千载一时矣。」
05.明.焦竑《玉堂丛语.卷七.规讽》:「方今明良相逢,千载一时,但天下之事,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,如夏时周冕之类是也。」 - 典故说明:「千载一时」的「千载」指时间的长久,「一时」指一次的机会。千年才有的一次机会,当然相当难得。若探究来源,在比较早的文献中,可以看到类似的用法。《战国策.楚策四》中就有「百代之一时」一语。故事是说:战国时,楚考烈王曾赐给丞相春申君淮北一带的封地,春申君觉得封地太偏远,过于接近齐国,而楚又与齐、魏不睦,因此建议楚王将这里建郡,并自请将封地改为江东地区。但这件事拖了很久都没有定案,春申君的一个部下便向他进谏说:「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,现在楚王的年事已高,封地的事一定要赶快解决,而您的封地最好远离楚国国都。您看春秋时秦孝公曾封公孙鞅,但孝公一死,他的继任者就把公孙鞅杀了。还有秦惠王也曾赐封冉子,惠王一死,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。公孙鞅是功臣,冉子是皇亲国戚,都还遭到这样的命运,原因就是封地离京师太近,过于招摇。像古代太公望与邵公奭,就因为封在远地而得以保全。今天燕国不断攻打赵国,弄得赵国怨声四起,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赵,平定燕国,然后就请以燕国为封地,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啊!」「千载一时」这个成语的用法和「百代之一时」相同,都是形容机会十分难得,稍纵即逝。
- 成语来源:#《战国策.楚策四》1虞卿谓春申君曰:「臣闻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今楚王之春秋高矣,而君之封地,不可不早定也。为主君虑封者,莫如远楚。秦孝公封商君,孝公死,而后不免杀之。秦惠王封冉子,惠王死,而后王夺之。公孙鞅,功臣也;冉子,亲姻也。然而不免夺死者,封近故也。太公望封于齐,邵公奭封于燕,为其远王室矣。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,故君不如北兵2以德3赵,践4乱燕,以定身封5,此百代之一时也。」君曰:「所道攻燕,非齐则魏。魏、齐新怨楚,楚君虽欲攻燕,将道何哉?」对曰:「请令魏王可。」君曰:「何如?」对曰:「臣请到魏,而使所以信之。」
〔注解〕
(1)典故或见于晋.袁宏《后汉纪.卷二二》、《晋书.卷八○.王羲之列传》。
(2)北兵:向北出兵。
(3)德:施恩。
(4)践:灭除。
(5)身封:所受的封赏。〔参考数据〕■晋.袁宏《后汉记.卷二二》夫人生合天地之道,感于事动性之用也,故动用万方,参差百品,莫不顺乎道,本乎情性者也。是以为道者,清净无为,少思少欲,冲其心而守之,虽爵以万乘,养以天下,不荣也;为德者,言而不华,默而有信,推诚而行之,不愧于鬼神,而况于天下乎?为仁者,博施兼爱,崇善济物,得其志而中心倾之,然忘已以为千载一时也;为义者,洁轨迹、崇名教,遇其节而明之,虽杀身糜躯,犹未悔也。■《晋书.卷八○.王羲之列传》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,北面之道,岂不愿尊其所事,比隆往代,况遇千载一时之运?顾智力屈于当年,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。今虽有可欣之会,内求诸己,而所忧乃重于所欣。《传》云:「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」今外不宁,内忧已深。古之弘大业者,或不谋于众,倾国以济一时功者,亦往往而有之。诚独运之明足以迈众,暂劳之弊终获永逸者可也。求之于今,可得拟议乎! - 近义词:千载难逢
- 反义词:司空见惯 家常便饭
- 参考成语:万世一时 千载一遇 千载一会 千岁一时 千载一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