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 语:矫邪归正
- 汉语拼音:jiǎo xié guī zhèng
- 成语含义:义参「改邪归正」。见「改邪归正」条。
- 书 证:
01.《晋书.卷一二二.吕光等载记》:「史臣曰:『……向使矫邪归正,革伪为忠,鸣檄而蕃晋朝,仗义而诛丑虏,则燕秦之地可定,桓文之功可立。』」 - 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改邪归正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改邪归正」原作「背邪向正」。秦汉时期,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。汉代的九卿分别为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。东汉献帝时迁都于许,典章湮没,应劭于是缀集所闻,着成《汉官》(亦称《汉官仪》)一书,记述汉代典章制度及职官礼仪。应劭在提到「卿」这个官职时,认为它有彰显、光明之意,具有背弃邪道,趋向正路的作用,可以彰显国家的道德。后来「改邪归正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指改正错误的行为,返回正途。出现「改邪归正」的书证如《七国春秋平话.卷上》:「望大王改邪归正,就有道而去无道,则邦国之幸。」
- 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改邪归正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汉.应劭《汉官》(据《北堂书钞.卷五三.设官部.诸卿揔》引)卿1,彰2也,明也。言当背邪向正,彰有道德。
〔注解〕
(1)卿:古代官员的名称。西周、春秋时,卿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等。秦汉时期三公以下设有九卿。
(2)彰:显著。 - 参考成语:改邪归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