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 语:守此失彼
- 汉语拼音:shǒu cǐ shī bǐ
- 成语含义:义参「顾此失彼」。见「顾此失彼」条。
- 书 证:
01.《隋书.卷五七.薛道衡列传》:「西自巫峡,东至沧海,分之则势悬而力弱,聚之则守此而失彼。」(源) - 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顾此失彼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顾此失彼」原作「守此失彼」。薛道衡(西元540?609),字玄卿,隋河东汾阴人,历仕北齐、北周、隋王朝。与李德林、卢思道齐名,为当时文坛领袖。后因论时政,及隋炀帝妒其文才,被杀。隋文帝开皇八年,薛道衡被任命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,兼掌文翰,随从晋王杨广、宰相高颎出兵伐陈。高颎曾问薛道衡此次征战是否能成功,薛道衡举出了四个理由,说明此战必胜。其中的第四个,薛道衡认为隋朝因行王道而强大,陈朝则因无德而显得弱小。而且陈的军队不超过十万人,以其西起巫峡、东至沧海的地势而言,如果军队分散则显得孤立而力量单薄;若是军队全部聚集于一处,则会防守住这里,却失去了其他的地方,无法全面防守。后来「顾此失彼」这句成语,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指作战时不能全面兼顾;亦用来指做事时不能全面兼顾。出现「顾此失彼」的书证如明.朱之瑜《朱舜水集.卷八.书简五.答奥村德辉书九首之四》:「特以不佞年垂八十,精力日衰,记性日拙,事多遗忘,顾此失彼,岂是行此大礼之时。」
- 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顾此失彼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《隋书.卷五七.薛道衡列传》薛道衡,字玄卿,河东汾阴人也。……及(开皇)八年(西元589)伐陈,授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,兼掌文翰。王师临江,高颎夜坐幕下,谓之曰:「今段之举,克定江东已不?君试言之。」道衡答曰:「凡论大事成败,先须以至理断之。……我有道而大,彼无德而小,量其甲士1,不过十万。西自巫峡2,东至沧海3,分之则势悬4而力弱,聚之则守此而失彼。其必克四也。席卷之势,其在不疑。」颎忻然曰:「君言成败,事理分明,吾今豁然矣。本以才学相期,不意筹略乃尔!」还除吏部侍郎。
〔注解〕
(1)甲士:披甲的士兵,泛指军队。
(2)巫峡:长江三峡之一,位于湖北省巴东县西,与四川省巫山县接界。因巫山约束,形成四十六公里的长峡,巫山十二峰屏列长江两边,江道狭隘,水流湍急。
(3)沧海:大海。在此指东海。
(4)悬:孤立,无所依傍。 - 参考成语:顾此失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