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口若悬河
汉语拼音:kǒu ruò xuán hé
成语含义:说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,比喻能言善辩。#语本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。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能言善辩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善于言谈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没有口若悬河的本事,怎能成为演说家?
02、他一坐下来就口若悬河地说起他的探险经历。
03、他一反平常的结巴,口若悬河似地辩论起来。
04、这场辩论赛,双方主辩都口若悬河,十分精彩。
05、他善于辞令,口若悬河,真是当外交官的好人才。
06、他一逮住机会,就口若悬河似地说起自己的看法。
07、他生性木讷,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,能言善辩的人。
08、他能说善道,每次发表言论都是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。
09、只听他口若悬河地在那儿瞎吹,却不见有几个人在听。
书  证:
01.宋.赵蕃〈赠耆英见过〉诗四首之一:「髯曾暇能过我,诵诗口若悬河。」
02.《金瓶梅词话.第三三回》:「但遇着人,或坐或立,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,就是一回。」
03.《儒林外史.第四回》:「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,又是本朝确切典故,不由得不信。」
典故说明:「口若悬河」原作「悬河写水」。晋朝的郭象是玄学的集大成者,喜好《老》、《庄》,十分有才学,能言善辩,口齿伶俐,曾为《庄子》作注,流传于后世。在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中,记载一段太尉王衍对郭象的评语,他说:「郭象说话议论时,就像山上直泻而下的瀑布,源源不绝的灌注而下,好像永远不会枯竭的样子。」后来「口若悬河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比喻说话滔滔不绝,能言善辩。出现「口若悬河」的书证如宋.赵蕃〈赠耆英见过〉诗四首之一:「髯曾暇能过我,诵诗口若悬河。」
成语来源:#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王太尉1云:「郭子玄2语议如悬河34水,注而不竭。」
〔注解〕
(1)王太尉:王衍(西元246?311),字夷甫,晋临沂人。以清谈著称,累官至司徒。西晋亡,投降石勒,后为石勒所杀。
(2)郭子玄:郭象(西元252?312),晋河南人。少有才学,好老庄,能清言。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。曾为《庄子》作注。
(3)悬河:倾泻不止的河水,可指瀑布。
(4)写:音ㄒ|ㄝˋ,通「泻」。〔参考数据〕另可参考:《晋书.卷五○.郭象列传》、晋.裴启《语林》(据《北堂书钞.卷九八.谈讲》引)
近义词:能言善道  
反义词:拙口钝辞  笨口拙舌  张口结舌  期期艾艾  结结巴巴  
参考成语:悬河写水  悬河泻水  言类悬河  辩同河泻  言若悬河  口似悬河  辨口如悬河  泻水悬河  悬河注水  辩如悬河  口如悬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