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 语:拊心泣血
- 汉语拼音:fǔ xīn qì xiě
- 成语含义:义参「椎心泣血」。见「椎心泣血」条。
- 书 证:
01.《晋书.卷五○.庾纯列传》:「按奏状不忠不孝,群公建议削除爵土,此愚臣所以自悲自悼,拊心泣血也。」
02.《新唐书.卷二二四.叛臣列传上.仆固怀恩传》:「陛下不垂明察,欲使忠直之臣,陷谗邪之党,臣所为拊心泣血者也。」 - 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椎心泣血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椎心」是用手捶胸,「泣血」则是哭得极其悲痛,眼中几乎要流出血来。一个人用手捶胸地哭泣着,心中自然有无限的悲伤,在所引典源中,「椎心泣血」就是李陵用来形容自己的心境。李陵战败而降匈奴,非为偷生,忍辱冀求日后复仇。无奈武帝不察,怒杀其母与妻,李陵悲愤之余,致书苏武,说︰「我何曾预料到复仇之志未酬,而怨恨已成;计谋还未实现,我的亲人已经遭到刑罚而死,这种无奈与痛苦,就是我仰天捶胸泣血的原因啊!」后来「椎心泣血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哀痛到了极点。
- 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椎心泣血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汉.李陵〈答苏武书〉(据《文选.卷四一.书上》引)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,困于平城,当此之时,猛将如云,谋臣如雨,然犹七日不食,仅乃得免,况当陵者,岂易为力哉?而执事者云云,苟怨陵以不死,然陵不死,罪也;子卿视陵,岂偷生之士,而惜死之人哉!宁有背君亲,捐妻子,而反为利者乎?然陵不死,有所为也,故欲如前书之言,报恩于国主耳。诚以虚死不如立节,灭名不如报德也。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,曹沬不死三败之辱,卒复勾践之雠,报鲁国之羞。区区1之心,切慕2此耳。何图3志未立而怨已成,计未从而骨肉受刑,此陵4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!
〔注解〕
(1)区区:自称的谦词。
(2)切慕:十分爱慕。指爱慕范蠡、曹沬为君雪耻之事。
(3)何图:何曾预料。
(4)陵:李陵(??西元前74),字少人,李广孙。武帝时,任骑都尉。天汉二年(西元前99),率五千步兵,力战匈奴十余万人,终因寡不敌众,力竭而降,武帝怒而诛其全家。李陵居匈奴二十余年后去世。 - 参考成语:椎心泣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