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踣不复振
汉语拼音:bó bù fù zhèn
成语含义:义参「一蹶不振」。见「一蹶不振」条。
书  证:
01.清.陈确〈柳柳州论〉:「子厚失足当时,踣不复振。吾读其文,论其世,未尝不深痛之。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一蹶不振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西汉刘向所撰《说苑》一书,记录轶闻琐事,杂以议论,以儒家思想为指归,阐明国家兴亡、政治得失之理,以为后世鉴戒。〈谈丛〉这篇是各家名言汇编,其中「一噎之故,绝谷不食;一蹶之故,却足不行」,本于《淮南子.修务》:「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,则是以一饱之故,绝谷不食;以一蹪之难,辍足不行。惑也。」大意是:现在因为有的学者有过错就诋毁所有的学者,不再学习,就像一旦被饭噎到,便不再吃饭,跌了一跤,就畏缩不敢再向前走。这未免太糊涂了。后来「一蹶不振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一遭受挫败,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一蹶不振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汉.刘向《说苑.卷一六.谈丛》天与不取,反受其咎;时至不迎,反受其殃。天地无亲,常与善人。天道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恶之家,必有余殃。一噎1之故,绝2谷不食;一蹶3之故,却足4不行。心如天地者明,行如绳墨者章。
〔注解〕
(1)噎:音|ㄝ,食物塞住咽喉,气透不过来。
(2)绝:拒绝。
(3)蹶:音ㄐㄩㄝˊ,颠仆、跌倒。
(4)却足:畏缩不敢再跨出脚步。却,退后。
参考成语:一蹶不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