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 语:大发雷霆
- 汉语拼音:dà fā léi tíng
- 成语含义:盛怒时大声斥责,声如雷霆,令人惊恐。形容大发脾气,大声责骂。语本《三国志.卷五八.吴书.陆逊传》。△「暴跳如雷」
- 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大发脾气,大声责骂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激愤恼怒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句】
01、爸爸为了妹妹逃学的事而大发雷霆。
02、我看老总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,我就没敢走进去。
03、他父亲要知道他做了这许多错事,一定会大发雷霆。
04、小弟偷了人家的东西,父亲大发雷霆地把他教训了一顿。
05、你看他那大发雷霆的模样,脸红脖子粗,吼到嗓子都哑了。
06、他大发雷霆时是很吓人,但直肠子脾气,发过火后很快烟消云散。
07、我一时说错话,原以为他听了会大发雷霆的,想不到他却不以为意。
08、他这个人脾气暴躁,只要一点小事不顺心,就会大发雷霆,乱骂一通。
09、他指着小王的鼻子,大发雷霆地骂:「谁让你碰这些东西的?现在打翻了,你说怎么办?」 - 书 证:
01.《初刻拍案惊奇.卷一五》:「陈秀才大发雷霆,嚷道:『人命关天,怎便将我家人杀害了?』」
02.《醒世姻缘传.第一○回》:「县尹拆开书看了,大发雷霆,一片声叫下书的阴阳生进去,打了十五个板子。」
03.《文明小史.第三七回》:「钦差大发雷霆,板了脸厉声骂道:『你们这班小孩子懂得什么?跑来胡闹!』」
04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.第七一回》:「不知怎样,妓家得罪了那位师爷。师爷大发雷霆,把席面掀翻了,把船上东西打个稀烂。大呼小叫的,要叫河泊所来办人。」
05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.第七四回》:「那老头子哭丧着脸,不知说了一句什么话。符老爷顿时大发雷霆起来,把那独脚桌子一掀,匉訇一声,桌上的东西翻了个满地。」 - 典故说明:据《三国志.卷五八.吴书.陆逊传》载,汉献帝建安十年,曹操击杀袁绍长子袁谭,其弟袁熙、袁尚投奔辽东小国乌桓。曹操隔年又再追击,准备一举消灭袁氏残余势力,二人转而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。但公孙康顾忌袁氏窃己位,便斩袁氏兄弟首级献给曹操,曹操封他为襄平侯。公孙康死后,弟公孙恭继任,但等公孙康次子渊长大后,夺其叔父之位。魏明帝曹叡封公孙渊为「扬烈将军辽东太守」,但公孙渊对魏其实早有反意,曾与吴国密商抗魏之事,吴主孙权故而亦遣使者赴辽东,欲封他为燕王。可是公孙渊害怕此举会马上引发魏国的攻击,于是斩了吴国来使,并将首级送予曹叡。孙权因使者迟迟未回而知公孙渊背盟,大怒,想即刻出兵征讨。当时他的手下有一大将陆逊,熟知兵法,富雄才大略,颇得孙权的赏识与信赖。他认为此时出兵大为不妥,故上书劝谏说:「公孙渊仗恃自己占有险要之地,便斗胆拘留本国使节,也不纳献以示忠诚,这样的行为确实可恨,才会使您在盛怒之下,完全忘了危险,不顾一切地想出兵征讨。然而,当天下纷扰如云,您在诡谲多变的局势当中,都还能把持英明的心智,先后击败曹操、刘备、关羽等当代豪杰,今日却因一点小事就发起这样大的脾气,犯了可能深陷危机的大忌,要知四周的强敌都在伺机而动。这种轻率的举动,实在令人疑惑。况且您向来有四海之志,何必为区区的公孙渊妨碍大业,只要按部就班,所战皆捷,难道小小的公孙渊会不自动归顺吗?当下实在无须为那蛮荒的辽东之地,而舍弃固守现有的大好江山啊!」孙权听了后便取消出兵的打算。但公孙渊终究叛魏,魏将司马懿带兵平乱,渊粮尽投降,与其子公孙修俱被杀害。当时陆逊劝谏孙权时就以「雷霆之怒」来比喻极度的愤怒,后来「大发雷霆」这句成语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大发脾气,大声责骂。
- 成语来源:《三国志.卷五八.吴书.陆逊传》及公孙渊背盟,权欲往征,逊上疏曰:「渊凭险恃固,拘留大使,名马不献,实可雠忿。蛮夷猾夏,未染王化,鸟窜荒裔,拒逆王师,至令陛下爰赫斯怒,欲劳万乘泛轻越海,不虑其危而涉不测。方今天下云扰,群雄虎争,英豪踊跃,张声大视。陛下以神武之姿,诞膺期运,破操乌林,败备西陵,禽羽荆州,斯三虏者当世雄杰,皆摧其锋。圣化所绥,万里草偃,方荡平华夏,总一大猷。今不忍小忿,而发雷霆1之怒,违垂堂之戒2,轻3万乘之重4,此臣之所惑也。臣闻志行万里者,不中道而辍足;图四海者,匪怀细以害大。彊寇在境,荒服未庭,陛下乘桴远征,必致闚,戚至而忧,悔之无及。若使大事时捷,则渊不讨自服;今乃远惜辽东众之与马,奈何独欲捐江东万安之本业而不惜乎?乞息六师,以威大虏,早定中夏,垂耀将来。」权用纳焉。
〔注解〕
(1)雷霆:巨大而急发的雷声。
(2)垂堂之戒:可能引致危机的大忌。垂堂,靠近屋簷下,比喻危险的地方。
(3)轻:看轻、不重视。
(4)万乘之重:出动万辆兵车的重大负担。 - 近义词:怒不可遏 勃然大怒 暴跳如雷
- 反义词: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和颜悦色
- 参考成语:雷霆之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