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信口雌黄
汉语拼音:xìn kǒu cī huáng
成语含义:雌黄,橙黄色矿物,成分是三硫化二砷,可作退色剂,古代用于涂改文本。本指有如口中含着雌黄,能随时改正不合意的语句。#语本晋.孙盛《晋阳秋》。后用「信口雌黄」比喻不顾事实真相,随口乱说或妄加批评。△「妄下雌黄」、「信口开河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不顾事实真相,随口乱说或妄加批评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随口乱说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一个人要是老信口雌黄,怎会受到欢迎?
02、老师严厉地批驳了他这些信口雌黄的话。
03、你简直是信口雌黄,我什么时候打过她啊!
04、这事关系人家的名节,岂容得他信口雌黄!
05、他做事向来慎重,从不信口雌黄,搬弄是非。
06、他就是有个缺点,好发议论,常常信口雌黄。
07、他专爱信口雌黄,说些无中生有的话,陷害他人。
08、这种偷窃的事,怎能信口雌黄,硬赖在某人身上?
09、这件事情关系个人名誉,不可以信口雌黄,随意乱说。
10、当主管的就该讲实证,如果信口雌黄乱批评,谁会服你?
11、写讽刺文章难免是要夸大的,但绝不能无中生有,信口雌黄。
书  证:
01.《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.卷六二.雍正五年十月》:「此等小人所以耸动愚人之法有二:一则逢人称赞,口不言人之过失,而无识之人则以为忠厚老成而信之;一则信口雌黄,无所许可,而无识之人则以为独厚于已而信之。」
02.清.钱谦益〈再答张静涵书〉:「每作法门文本,誓欲以世间绮语戏论,消归佛乘,安敢私心逞臆,信口雌黄。」
03.《宦海.第一一回》:「在下做书的更不便无端妄语,信口雌黄。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,姑且的留资谈助。」
04.清.张云璈〈察吏行〉:「太守观察本切近,岂肯信口生雌黄。」
典故说明:「信口雌黄」原作「口中雌黄」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由于时代环境的动荡不安,道家老子和庄子的清静无为思想,因此得以流行,许多人都喜欢以老庄思想为谈论内容,王衍就是其中的一个。他每每在谈论老庄玄妙的哲理时,总能侃侃而谈,即使是讲错了,或是在道理上有说不通的地方,仍然不慌不忙地随口改正,仿佛嘴里含了雌黄,随时改正,所以大家都称他是「口中雌黄」。后来「信口雌黄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不顾事实真相,而随口乱说或妄作批评。出现「信口雌黄」的书证如清.张云璈〈察吏行〉:「太守观察本切近,岂肯信口生雌黄。」
成语来源:#晋.孙盛《晋阳秋》(据《文选.卷五五.刘峻.论五.广绝交论》李善注引)王衍1,字夷甫。能言,于意有不安2者,辄更易之,时号「口中雌黄3」。
〔注解〕
(1)王衍:西元246?311,字夷甫,西晋临沂人。以清谈著称,累官至司徒。西晋亡,投降石勒,后为石勒所杀。
(2)意有不安:话说得不合意,不妥切。
(3)口中雌黄:口中含着雌黄,能随时改正不合意的语句。雌黄,橙黄色矿物,成分是三硫化二砷,可作退色剂,古代用于涂改文本。〔参考数据〕另可参考:《晋书.卷四三.王戎列传》
近义词:口不择言  信口开河  
反义词:言之有物  言必有据  信而有征  
参考成语:口中雌黄  雌黄信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