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风惊草动
汉语拼音:fēng jīng cǎo dòng
成语含义:义参「风吹草动」。见「风吹草动」条。
书  证:
01.宋.黄庭坚〈南柯子.万里沧江月〉词:「万里沧江月,波清说向谁。顶门须更下金槌。祗恐风惊草动、又生疑。」
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风吹草动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在草原上,风只要轻轻掠过,草就会摇动,所以「风吹草动」一语可用来比喻轻微的动静变化。使用此语比较早的文献如敦煌变文《伍子胥变文》。春秋时,伍氏一家本在楚国仕宦,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因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杀,只有他一人逃到吴国。后来伍子胥受到吴王阖庐的赏识,帮助吴国从衰微的国势走向富强,进而使吴成为一方的霸主。他更借着救援蔡国的名义,出兵攻打楚国,并在占领楚国郢都之后,命令士兵挖出平王的尸骨鞭笞,报了父兄被杀之仇。在敦煌变文《伍子胥变文》中,描写伍子胥逃亡时,平王的追兵在后紧追不舍,他躲躲藏藏,心中十分惊惧,一旦被平王抓到,肯定会难逃一死,所以只要有一点点不对劲的动静,他就会立刻藏身起来,等到确定没有追兵后才继续逃亡。后来「风吹草动」这句成语也多用在于惊惧的状况中。
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风吹草动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※敦煌变文《伍子胥变文》(据《敦煌变文集新书.卷五》引)悲歌已了,由怀慷慨,北背楚关,南登吴会。属逢天暗,云阴叆。失路傍徨,山林摧滞。怪鸟成群,虫狼作队,禽号姓姓(狌狌),兽名狒狒。忽示(尔)心惊,拔剑即行。〔匣中光出,遍野精明,中有日月,北斗七星〕心雄惨烈,不惧千兵。〔平王1捉我,事未消宁〕,傥2被擒获,百死无生。〔偷踪窃道,饮气吞声3,风吹草动,即便藏形〕。剑歌已了,更复前行。〔北跨广陵,南登吴会,关津忽切,州县严加,勒铺交横,镇代相续。潜身避影〕,一步一前,不经旬月之间,即至吴国。一依鱼人教示,披发遂入市中,涂面上〔而行〕,獐狂大哭三声,东西驰走。
〔注解〕
(1)平王:??西元前516,春秋时楚国国君。熊氏,名居,一作子居,字弃疾,灵王之子。灵王死,诈杀兄公子比、子皙而自立。后恐国人作乱,故施惠于百姓。在位十三年,谥平。
(2)傥:如果、假若。同「倘」。
(3)饮气吞声:形容含怨抱恨而无法表态发泄。见「忍气吞声」。
参考成语:风吹草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