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 语:深思远虑
- 汉语拼音:shēn sī yuǎn lǜ
- 成语含义:义参「深思熟虑」。见「深思熟虑」条。
- 书 证:
01.《汉书.卷八六.何武王嘉师丹传.师丹》:「发愤懑,奏封事,不及深思远虑,使主簿书,漏泄之过不在丹。」
02.《歧路灯.第四回》:「像令兄这样深思远虑,就是有经济的学问。」 - 典故说明:此处所列为「深思熟虑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深思熟虑」系由「深思」及「熟虑」组合而成。「深思」见于战国楚.屈原〈渔父〉。屈原原任三闾大夫,怀王时遭人毁谤,被放逐于汉北,于是作〈离骚〉以表忠贞之心。后被顷襄王召回,但又遭谗言而流放江南,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,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。〈渔父〉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,游于江河傍,吟诗唱歌,神色十分憔悴,一个渔父看到他,问道:「你为什么到这里来呢?」屈原答:「整个世界是那么污浊,所有人都迷迷糊糊,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,所以被放逐到这里。」渔夫劝他说:「真正的圣人应该是可以顺应大环境的,既然世间混浊,众人皆醉,你不如就随波逐流,与世浮沉;为什么要『深思高举』,而让自己流放到此地?」意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,不必想得太深远,也不必坚持高尚的行为,以免徒增自己的痛苦。「熟虑」之「熟」为仔细、精详的意思,此一词语见于《史记.卷七二.穰侯列传》。穰侯为战国秦昭襄王的舅舅,昭襄王在位时以他为相。当时穰侯为扩张秦国领土而欲攻魏,于是派兵包围魏都大梁。魏国大夫须贾为使其退兵,前往求见,分析秦、楚、赵、魏等各国间的依存与利益关系,然后说明秦之攻魏绝对是弊多于利,要穰侯「熟虑之而无行危」,也就是希望穰侯再次慎重思考,放弃攻打魏国。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「深思熟虑」,用来说明凡事要仔细而深入地考虑。
- 成语来源:此处所列为「深思熟虑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1、「深思」:战国楚.屈原〈渔父〉(据《文选.卷三三.骚下》引)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渔父见而问之,曰:「子非三闾大夫欤?何故至于斯?」屈原曰:「世人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」渔父曰:「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世皆浊,何不淈其泥1而扬其波2?众人皆醉,何不
- 参考成语:深思熟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