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高瞻远瞩
汉语拼音:gāo zhān yuǎn zhǔ
成语含义:高瞻」,由高处观看,形容识见广阔。语出汉.王充《论衡.别通》。「远瞩」,注视远处,形容眼光宽远。语出北魏.张渊〈观象赋〉。后用「高瞻远瞩」形容见识远大。或形容往远处眺望,看得更全面。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见识远大。褒义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见识宏远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大家都十分佩服他拥有这样高瞻远瞩的创业眼光。
02、由于他高瞻远瞩,洞察世变,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。
03、像他这样凡事只计较近利,哪能称为『高瞻远瞩』?
04、我们如果能高瞻远瞩,就不会被眼前的无知短视所困。
05、做生意要懂得高瞻远瞩,不能只注意眼前的蝇头小利。
06、亏他高瞻远瞩,早买下这块荒地,如今已是寸土寸金了。
07、当年他高瞻远瞩地投资电子产业,如今已经成为科技新贵。
08、一个人不但要脚踏实地,还要能高瞻远瞩,才有成功的机会。
09、因为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,所以我把神圣的一票投给他。
10、他高瞻远瞩地指出,必须重视教育,培育人才,国家才有希望。
书  证:
01.《唐宋诗醇.卷二五.太原自居易诗》:「高瞻远瞩,坐驰可以役万景。他人有此眼力,无此笔力。」
02.《野叟曝言.第二回》:「遂把这些粉白黛绿,莺声燕语,都付之不见不闻。一路高瞻远瞩,要领略湖山真景。」
典故说明:「高瞻远瞩」系由「高瞻」及「远瞩」二语组合而成。「高瞻」见于汉.王充《论衡.别通》。此篇主要阐述学识广博的重要。文中提出了所谓的「通人」,并说:「夫通人犹富人,不通者犹贫人也。俱以七尺为形,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,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。」在王充看来,学识若不能求其广,就如穷人一般。钱财方面的贫穷是使人家徒四壁,学识方面的贫穷则使人腹笥甚窘。所以对于许多儒生「一经为是,何须博览」的说法,王充也有所抨击。他认为一般人都希望待在光线明亮之处,而不希望待在幽闭阴暗的地方,也希望自己能居于高处,视野无限宽广,学识的追求亦须以此为目的,若能博览广纳丰富的学识,内心将有如充满阳光的屋室,光亮无比,胸怀亦将开阔。但若封闭心智,执意于狭隘而单一的学问,不愿使识见广博,那就像是毫无生气的死人一样。后来这段文本中的「高瞻」被截取出来,用来形容识见广阔。「远瞩」则是出自北魏.张渊〈观象赋〉(见收于《魏书》本传)。张渊,史书云:「不知何许人。明占候,晓内外星分。」即言此人善以天象变化来推测吉凶祸福。其作〈观象赋〉,即其观察天象时,对人事变化所生的种种感慨。文中有「凝神远瞩,目八荒」之句,原用以描绘凝神远望,纵观天下的姿态,而后「远瞩」一词被截取出来,引申为眼光长远的意思。这两个典源一见「高瞻」,一见「远瞩」,后来被合用成「高瞻远瞩」,用来形容见识远大。
成语来源:1、「高瞻」:汉.王充《论衡.别通》夫孔子之门,讲习五经,五经皆习,庶几之才也。颜渊曰:「博我以文。」才智高者,能为博矣。颜渊之曰「博」者,岂徒一经哉?我不能博五经,又不能博众事,守信一学,不好广观,无温故知新之明,而有守愚不览之暗,其谓一经是者,其宜也。开户内日之光,日光不能照幽;凿窗启牖,以助户明也。夫一经之说,犹日明也;助以传书,犹窗牖也。百家之言,令人晓明,非徒窗牖之开,日光之照也。是故日光照室内,道术明胸中。开户内光,坐高堂之上,眇升楼台,窥四邻之庭,人之所愿也。闭户幽坐,向冥冥之内,穿圹穴卧,造黄泉之际,人之所恶也。夫闭心塞意1,不高瞻览2者,死人之徒也哉。
〔注解〕
(1)闭心塞意:封闭内心,阻塞思考。
(2)览:看、望。2、「远瞩」:北魏.张渊〈观象赋〉(据《魏书.卷九一.术艺列传.张渊》引)尔乃1凝神远瞩,2八荒3。察之无象,视之眇茫,状若浑元之未判别,又似浮海而睹沧浪。幽遐迥以希夷,寸眸焉能究其傍。于是乎夜对山水,栖心高镜。远寻终古,攸然独咏。
〔注解〕
(1)尔乃:发语词。
(2)目:抬眼探视。,音ㄌ|ˋ。
(3)八荒:天下。
近义词:目光如炬  
反义词:目光如豆  鼠目寸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