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得寸进尺
汉语拼音:dé cùn jìn chǐ
成语含义:得到一寸就是一寸,得到一尺就是一尺。指可掌握侵略所得的每一分土地。语本《战国策.秦策三》。后用「得寸进尺」指得到一些利益,即想进而获得更多利益。比喻贪得无厌。△「得陇望蜀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比喻贪得无厌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贪心不足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这种得寸进尺的人,不必对他客气!
02、你得了好处就要知足,别再得寸进尺了。
03、他这种人就是你对他好,他就会寸进尺。
04、珍惜你已拥有的,别再贪图得寸进尺,否则会遭天谴。
05、贪心不足,蛇吞象。你若一再得寸进尺,小心撑破肚皮!
06、我就知道你这一让步,对方一定会得寸进尺地提出更多的要求。
07、对方既然已经做出让步,你们不要得寸进尺,再提出无理要求了。
08、一看到对方有了畏缩的表情,他不禁得寸进尺地往前踏了一步,继续责骂对方。
书  证:
01.清.平步青《霞外攟屑.卷二.彭尚书奏折》:「(彭玉麟奏折云)泰西各国,乃得乘隙窜入,要挟百端,请求万亿……得寸进尺,得尺进丈,至于今日,气焰益张。」
典故说明:战国末期,秦、韩、赵、魏、齐、楚、燕七雄争霸,其中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,势力发展最快。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其他六国,以统一天下。昭王三十六年,准备以穰侯领军,越过韩、魏两国而伐齐。但当时秦国的策士范雎以为此法不可行,便阻止秦国的进攻,并向昭王献上「远交近攻」的策略。他说:「现在齐国势力算是强大,离秦国又很远,攻打齐国,军队必须要经过韩、魏两国,这就已经不符兵法了,而且如果出兵过少,难以取胜;出兵过多,又有伤国力。即使打胜了,齐国的土地必须越过韩、魏两国才能到达,距离如此遥远,根本也很难守住,所以不如采『远交近攻』的策略,慢慢向外拓展,如此所得的一寸一尺土地,都将稳稳当当地为大王您所拥有,就能逐渐统一天下了。若舍此法而偏偏要去攻打相隔遥远的国家,那不是很荒谬的一件事吗?」秦昭王听了以后,便采用范雎的策略,积极向东侵略,果然在许多战役中取得胜利,迫使另一强国楚国数度迁都,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基础。在范雎劝谏秦王的话中有「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」,本是指攻打所得土地,每一寸、每一尺都掌握在秦王手中,后来「得寸进尺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但语义有所差异,指的是为得到一些利益,即想进而获得更多利益,用来比喻贪得无厌。
成语来源:《战国策.秦策三》秦王屏左右,宫中虚无人,秦王跪而请曰:「先生何以幸教寡人?」范雎曰:「唯唯。」有间,秦王复请,范雎曰:「唯唯。」若是者三。……范雎曰:「大王之国,北有甘泉、谷口,南带泾、渭,右陇、蜀,左关、阪;战车千乘,奋击百万。以秦卒之勇,车骑之多,以当诸侯,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,霸王之业可致。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,是穰侯为国谋不忠,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。」王曰:「愿闻所失计。」雎曰:「大王越韩、魏而攻强齐,非计也。少出师,则不足以伤齐,多之则害于秦。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,而悉韩、魏之兵则不义矣。今见与国之不可亲,越人之国而攻,可乎?疏于计矣!昔者,齐人伐楚,战胜,破军杀将,再辟千里,肤寸之地无得者,岂齐不欲地哉!形弗能有也。诸侯见齐之罢露,君臣之不亲,举兵而伐之,主辱军破,为天下笑。所以然者,以其伐楚而肥韩、魏也。此所谓藉贼兵而赍盗食者也。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今舍1此而远攻,不亦缪2乎?且昔者,中山之地,方五百里,赵独擅之,功成、名立、利附,则天下莫能害。今韩、魏,中国之处,而天下之枢也。王若欲霸,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,以威楚、赵。赵彊则楚附,楚彊则赵附。楚、赵附则齐必惧,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,齐附而韩、魏可虚也。」
〔注解〕
(1)舍:音ㄕㄜˇ,通「舍」,放弃、放下。
(2)缪:音ㄇ|ㄡˋ,错误。
近义词:得陇望蜀  贪得无厌  
反义词:寸进尺退  知足不辱  知足常乐  
参考成语:得寸思尺  得寸觑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