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 语:舍本逐末
- 汉语拼音:shě běn zhú mò
- 成语含义:指人民不务农业而从事工、商。#语本《吕氏春秋.士容论.上农》。后用「舍本逐末」指人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,只重视微末小节。△「舍本治末」、「舍本就末」
- 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,只重视微末小节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不知轻重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句】
01、抓不住问题的根本,一味在末节上使力,就是舍本逐末了。
02、如果我们不充实内容,只在包装上下功夫,就显得舍本逐末了。
03、大学说:「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」劝人做事按部就班,不要舍本逐末。
04、他们每次开会都舍本逐末,不探讨最根本的问题,只在末节上大做文章。
05、现代的父母多半犯了舍本逐末的大忌,只想到孩子的课业成绩,却忘了孩子身心健全的培养。 - 书 证:
01.《抱朴子.外篇.自叙》:「洪禀性尪羸,……又患弊俗舍本逐末,交游过差,故遂抚笔闲居,守静荜门。」
02.南朝陈.庾僧渊〈代答张君祖〉诗:「舍本而逐末,悔吝生有情。」
03.北魏.贾思勰〈齐民要术序〉:「舍本逐末,贤哲所非。日富岁贫,饥寒之渐。故商贾之事,阙而不录。」
04.《宦海.第一回》:「放着一班做官的人,不先去考察他们的程度,却只嫌着百姓们的程度不合,岂不是舍本逐末么?」 - 典故说明:「舍本逐末」原作「舍本事末」。「舍本事末」之「本」,原指农事。古时候以农立国,故以农业为本业,以工、商为末业,所以「舍本事末」是指人民不务农而从事于工、商。《吕氏春秋.士容论.上农》一文,讲的是当时的农业政策。力陈人民务农对国家的影响,直指人民从事农业就会因生产富足而不肯轻易迁徙。不务农而从事工、商,则农作物产量减少人民就会轻易迁徙,无心安居故土。且民舍本而事末,会变得好耍小聪明狡滑多诈,善于玩弄法律,颠倒是非。后来「舍本逐末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,只重视微末小节。另外据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载,齐国使者对于赵孝威太后见面先问齐国岁收、百姓安好,才问候齐王这件事,感到不满。于是赵孝威太后回说:「苟无岁,何以有民?苟无民,何以有君?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?」意思是:「如果没有岁收,怎么会有人民?没有人民,怎么会有国君?哪有舍去根本而问旁枝末节的道理呢?」是以人民为根本大端,君主为微末小节。
- 成语来源:#《吕氏春秋.士容论.上农》1三曰: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,先务于农民。农非徒为地利也,贵其志也。民农则朴,朴则易用,易用则边境安,主位尊。民农则重,重则少私义,少私义则公法立,力专一。民农则其产复,其产复则重徙,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。民舍2本而事3末,则不令;不令则不可以守,不可以战。民舍本而事末,则其产约4;其产约而轻迁徙,轻迁徙,则国家有患,皆有远志,无有居心5。民舍本而事末,则好智6;好智则多诈,多诈则巧法令7,以是为非,以非为是。
〔注解〕
(1)典故或见于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。
(2)舍:通「舍」,音ㄕㄜˇ,舍弃。
(3)事:从事。
(4)产约:农作物生产量少。约,减少。
(5)居心:安居乡土之心。
(6)好智:喜爱耍小聪明。好,音ㄏㄠˋ。
(7)巧法令:工于玩弄法令。〔参考数据〕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。书未发,威后问使者曰:「岁亦无恙耶?民亦无恙耶?王亦无恙耶?」使者不说,曰:「臣奉使使威后,今不问王,而先问岁与民,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?」威后曰:「不然。苟无岁,何以有民?苟无民,何以有君?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?」 - 近义词:本末倒置 买椟还珠
- 反义词:追本穷源
- 参考成语:舍本事末 舍本问末 舍本务末 背本趋末 弃本逐末 弃本就末 舍本理末 背本逐末 舍本逐末 舍本即末 逐末舍本 损本逐末 逐末遗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