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  语:黄袍加身
汉语拼音:huáng páo jiā shēn
成语含义:黄袍,皇帝所服之袍。「黄袍加身」指被拥戴为皇帝。#典出《宋史.卷一.太祖本纪》。
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指被拥戴为皇帝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推为君主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 句】
01、袁世凯黄袍加身做了「洪宪皇帝」后,全国人民一致反对。
02、他过去利用兵权黄袍加身,别人当然也可以如法炮制,将他推翻。
03、在国家动乱之际,这个军事强人被部下黄袍加身,趁机夺取了政权。
04、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后,立即对辅佐他的大臣加以贬斥,真是飞鸟尽,良弓藏。
书  证:
01.《宋史.卷二四六.宗室列传.镇王竑》:「宝庆元年正月庚午,湖州人潘壬与其弟丙谋立竑,竑闻变匿水窦中,壬等得之,拥至州治,以黄袍加身。」
02.《水浒后传.第一回》:「黄袍加身御海宇,五代纷争从此止。」
03.清.褚人获《坚瓠首集.卷一.菊花诗》:「但满城戴金甲,不过扰乱一番。而穿就黄金甲,岂非黄袍加身之象!」
04.《野叟曝言.第七四回》:「快活,快活!既知道了黄袍加身,袖中禅诏,都是太宗做的把戏,把向来疑心太祖的念头,消释尽情。」
典故说明:「黄袍」是指黄色的袍子,古时官员与人民都可以穿着。隋代以后,皇帝经常穿着黄袍。唐高祖时,明令禁止士人庶民穿着,黄袍就成了皇帝的专用服装。「黄袍加身」就是身上穿了黄袍,也就是被拥立为皇帝的意思,典故出自《宋史.卷一.太祖本纪》。五代时,赵匡胤为后周太尉,奉命带兵抵抗外族的入侵。当军队驻扎在陈桥镇时,部下们拿出一件黄袍,为赵匡胤穿上,并且拥戴他为帝王,成为宋代皇帝,开始了宋朝的历史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「黄袍加身」,用来指被拥戴为皇帝。在另外一篇《宋史.卷二四六.宗室列传.镇王竑》中,镇王竑也同样被湖州人潘壬等人带至州治,被「黄袍加身」,用的就是拥立为王的意思。《水浒后传.第一回》:「黄袍加身御海宇,五代纷争从此止。」则是说明了自从赵匡胤被拥立为皇帝后,一直纷纷扰扰的五代就从此结束了,终止了一段长期分崩离析的时代。
成语来源:#《宋史.卷一.太祖本纪》七年春,北汉结契丹入寇,命出师御之。次陈桥驿,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,黑光摩荡者久之。夜五鼓,军士集驿门,宣言策点检为天子,或止之,众不听。迟明,逼寝所,太宗入白,太祖起。诸校露刃列于庭,曰:「诸军无主,愿策1太尉2为天子。」未及对,有以黄衣3加太祖4身,众皆罗拜5,呼万岁,即掖6太祖乘马。太祖揽辔谓诸将曰:「我有号令,尔能从乎?」皆下马曰:「唯命。」太祖曰:「太后、主上,吾皆北面事之,汝辈不得惊犯;大臣皆我比肩,不得侵凌;朝廷府库、士庶之家,不得侵掠。用令有重赏,违即孥戮汝。」诸将皆载拜,肃队以入。
〔注解〕
(1)策:谋划、策划。
(2)太尉:职官名,掌管军事。秦以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,与丞相、御史大夫并称「三公」。汉初沿袭旧制,后改称为「大司马」,东汉时仍称「太尉」。隋唐后实行三省制,太尉成为一种赠官。明初废除,后不复置。
(3)黄衣:黄袍,即天子服。
(4)太祖:赵匡胤(西元927?976),宋朝开国君主,涿州人。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,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,掌握兵权。后发动陈桥兵变,即帝位,国号宋,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。天下既定,务农兴学,慎刑薄敛,与百姓休息,但过度重文轻武、偏重防内,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。在位十六年,庙号太祖。
(5)罗拜:列队叩拜。
(6)掖:音|ㄝˋ,扶持。〔参考数据〕另可参考:《续资治通鉴.卷一.宋纪一.太祖建隆元年》
参考成语:加体黄袍  黄袍加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