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 语:九死一生
- 汉语拼音:jiǔ sǐ yī shēng
- 成语含义:「九死」指历经多次近于死亡之险境。见于战国.楚.屈原〈离骚〉。「九死一生」形容历经极大的危险而幸存。※语或本《六臣注文选.屈原.离骚》唐.刘良.注。后亦用「九死一生」表十死其九之意,比喻幸免于死的人很少,亦用于比喻生命迹象微弱,濒临死亡。△「死里逃生」、「虎口余生」
- 用法说明:
【语义说明】形容历经极大的危险而幸存。
【使用类别】用在「惊险求生」的表述上。
【例 句】
01、大巴士翻入河中后,他在九死一生中救了许多人。
02、他在这次飞机失事中幸免于难,真可谓九死一生。
03、她在大海中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,足以写出一部小说了!
04、消防人员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,才把他从火场中救了出来。
05、想当年法显和唐三藏都曾历经艰险,九死一生地前去天竺取经。
06、他全身受伤严重,在九死一生的状况下,总算被医生抢救回来。 - 书 证:
01.元.王仲文《救孝子.第一折》:「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,九死一生不当个耍。」
02.《济公传.第二一八回》:「再要遇见济颠和尚,我就得被获遭擒,九死一生。」
03.《说岳全传.第七六回》:「何凤躺在一边,口中只有出的气,没有入的气,已是九死一生。」
04.《镜花缘.第三六回》:「又想自从到此,被国王缠足、穿耳、毒打、倒吊,种种辱没,九死一生。这国王恁般狠毒,明是冤家对头,躲还躲不来,怎敢亲近!」
05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.第二回》:「二十年之久,在此中过来,未曾被第一种所蚀,未曾被第二种所啖,未曾被第三种所攫;居然被我都避了过去,还不算是九死一生么?」 - 典故说明:「九死一生」指历经多次近于死亡的险境,犹能存活。见用于刘良注解屈原〈离骚〉的注语。屈原(西元前343??),名平,又名正则,字灵均,战国时楚人。曾做左徒、三闾大夫,怀王时,遭靳尚等人毁谤,被放逐于汉北,襄王时被召回,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,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,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。楚怀王时,屈原因谗言被疏,忧愁幽思而作〈离骚〉,以表明爱国心志。全文词采雅丽,为一长篇韵文,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。其中「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」 二句,意思是说楚怀王不了解屈原为了忠君爱国,死守善道,即使历经多次近于死亡之险境也不后悔的一片赤诚,反而听信谗言疏远他,但还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,绝不与奸佞之徒同流合污。《六臣注文选》中的刘良注语中,就用「虽九死无一生,未足悔恨」来解说这个意思。后来「九死一生」这句成语也许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历经极多、极大的危险而幸存。亦用「九死一生」比喻幸免于死的人很少,亦用于比喻生命迹象微弱,濒临死亡。
- 成语来源:※《六臣注文选.屈原.离骚》屈原〈离骚〉:「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」唐.刘良.注:「九,数之极也。言忠信贞洁,我心所善1,以此遇害,虽九死无一生,未足悔恨。」
〔注解〕
(1)善:喜好、喜爱。 - 近义词:千钧一发 死里逃生 虎口余生
- 反义词:安然无恙
- 参考成语:十死一生 万死一生 九死余生 十生九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