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intessence(精华):被视为万物精华的“第五物质”

古代希腊哲学家认为世间除了常见的水、火、土、气等四种物质外,还存在第五种物质。这种物质是万物之精华,构成了天体,并弥漫在所有其他物质中。亚里斯多德将这种物质命名为“以太”(ether)。拉丁语将这种物质称为quinta essentia(第五物质)。该词经由法语进入英语后,拼写改为quintessence。中世纪的炼金术士致力于提炼这种物质,认为它能治百病,并且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。现在,该词一般用来比喻“精华、精髓、典范”。

quintessence:[kwɪn'tes(ə)ns] n.精华,精髓,典范,第五物质

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V5词源英文版:quintessence 词源,quintessence 含义。

quote(引用):给书中的章节编上号码

英语单词quote(引用)和quota(配额)拼写如此接近,它们之间有何关系?其实,它们拥有相同的词源。单词quote来自拉丁语quotare,本意是“用数字来区分”、“给书中章节编上号码”。而拉丁语quotare则来自拉丁词根quot,表示“多少”。当我们引用别人著作中的观点时,会在注释中标注出引用内容所在的章节编号。因此,quote一词就衍生出“附列某本书的章节编号作为注释或参考”之意,继而衍生出“按章节编号引用”、“引用”之意。

英语单词quota同样来自拉丁词根quot(多少),表示“指定的数量”、“配额”。

quote:[kwəʊt] n.引用v.引用,引证,报价

quotation:[kwə(ʊ)'teɪʃ(ə)n] n.报价,引用,引证

quota:['kwəʊtə] n.配额,定额

quack(庸医):大吹大擂的江湖郎中

中国历史上有所谓的“江湖郎中”,西方社会中也有此类人物,在英语中称为quacksalver,缩写为quack。quack原本表示“鸭子的嘎嘎叫声”,salve表示“膏药”,salver表示“卖膏药的人”。之所以将江湖郎中称为quacksalver,是因为这些江湖郎中在沿街叫卖膏药时,大吹大擂的样子很像鸭子在嘎嘎叫,所以被形象地称为quacksalver。

quack:[kwæk] 庸医,江湖郎中,鸭子的嘎嘎叫声adj.骗人的,冒牌医生的vi.(鸭子)嘎嘎叫,吹嘘,大声闲聊

queen(王后):国王的妻子

英语单词queen常常被译为“王后”或“女王”。该单词来自古英语cwen,原本仅仅表示“妻子”,专指“国王的妻子”,因此衍生出“王后”的含义。后来,由于在英国历史上,曾经有女性担任国家元首即“女王”一职,而英语中又没有与king(国王)对应的阴性词,因此女性国家元首也被称为queen,该词也就产生了“女王”的含义。在印欧语系中,只有英语和北欧语言等少数语言缺乏与“国王”对应的阴性词。

在需要严格区分时,英语通过以下词组来区分与queen相关的各种头衔:

queen regnant(女王):执掌政权的女性君主。

queen consort(王后):男性君主的妻子,consort表示“配偶”

queen regent(摄政太后):未成年君主的母亲,临时执掌政权。

有意思的是,国王的妻子被称为queen consort,虽然不执掌权力,但享有与国王一样的待遇和级别,而女王的丈夫却很少被称为king consort,而是被称为prince consort,对应中文是“亲王”,所享受的待遇和级别都比女王低。

queen:[kwiːn] n.王后,女王,皇后,蜂后vt.使……成为女王或王后vi.做女王

quarantine(隔离):对来自疫区的船只强制采取的40天隔离制度

在14世纪中期,一场毁灭性的瘟疫在欧洲蔓延,这就是所谓的黑死病(plague)。它于1346年首先出现在黑海地区,然后沿西南方向向地中海传播,并在随后几年内蔓延至整个欧洲,毁灭了欧洲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。1347年,威尼斯启动一项措施,强制要求所有来自疫区的船只在港口外停泊40天后才允许靠岸。这段隔离期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quarantina giorni(space of forty days)。其中,quarantine源自quaranta(40),意思就是“40左右”。后来,人们就用period of quarantine表示任何期限的隔离期,而quarantine就成了“隔离”的代名词。

quarantine:['kwɒrəntiːn] n.隔离期,检疫期,隔离,检疫,封锁vt.检疫,隔离vi.实行隔离检疫

quixotic(不切实际的):塞万提斯名著《堂吉坷德》的男主角

堂吉坷德是17世纪伟大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《堂吉诃德》中的人物。他是一个迷恋骑士小说的小乡绅。在骑士已经绝迹100多年后的年代,把自己幻想为中世纪的一名骑士,雇佣了附近一名农民做随从,披甲持盾,肩扛一柄生锈长枪,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,出门行侠仗义,做出种种与时代相悖,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,如把风车当成巨人,要与它决斗;把一群罪犯当成受压迫的绅士,杀散了衙役解救了他们,结果反而被他们一顿暴揍。因此,在英语中,人们就用堂吉诃德的名字来表示与脱离现实的幻想家,从他的名字Quixote(吉诃德)中衍生出形容词quixotic,表示不切实际的。

quixotic: [kwɪk'sɒtɪk] adj.不切实际的,幻想家的,堂吉诃德式的

Quisling(卖国贼):投敌叛国的挪威总理吉斯林

维德孔·吉斯林(Vidkun Quisling)是二战前挪威的著名军人和政客,曾担任挪威国防部长。后来他退出内阁并于1933年组建法西斯民族统一党,担任党首。吉斯林赞同纳粹思想,曾与希特勒晤谈。1940年德国进攻丹麦与挪威,吉斯林充当德军的开路先锋,挪威被德军攻占之后出任挪威傀儡政权的总理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吉斯林于1945年5月9日被捕,在审判后被以叛国罪的罪名枪决。由于他可耻的叛国行为,他的大名也就成了“卖国贼”、“内奸”的代名词。后来,从quisling一词还逆生出动词quisle(当卖国贼)。

quisling: ['kwzl] n.卖国贼,内奸

quisle:['kwizl] vi.叛国,当卖国贼

quasi:类,半

来自拉丁词quasi, 看起来似,类似。其中第一部分qua 来自PIE *kwo, 构成指示代词词干,词源同quality, quantity, how, who, what, which,why. 第二部分si来自PIE * swe, 自身,自己,词源同self. 见quasar, quasi-science.

quiz:答问比赛,测验

该词始用于18世纪末。据传,1780年爱尔兰都柏林有一位叫James Daly的剧场经理,在喝醉酒时和朋友打赌说,他能杜撰一个毫无意义的新词,并使它在24小时内进入英语之中。他派人把能找到的街头顽童都找了来,雇他们夜间在大街小巷,在每堵墙壁和一切通道上用粉笔写上四个神秘的字母QUIZ。翌丑,都柏林全城轰动了。人们迷惑不解,议论纷纷,互相询问这四个字母意指什么。一时之间quiz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。Daly赌赢了,quiz尔后果然进入了英语词汇的行列。由于quiz是以戏弄人问世的,所以最初作“恶怍剧”、“戏弄者”或“询问”解,“测验”、“答问比赛”、“智力竞赛”等今义则是后来延伸取得的。

 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,quiz很可能源自意为“什么”或“谁”的拉丁文单词quis,因和英语单词inquisitive(好问的,爱打听别人隐私的)或inquisition(彻底调查或审讯)相联系,故而被赋予“询问”一义的。

quixotic:愚侠式的,不切实际的   

该词源出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(Miguel de Cervantes,1547 - L616)所写长篇小说Don Quixote(《堂吉诃德》)。该书主人公Don Quixote是个穷多绅,因阅读骑士小说人迷,企图仿效古老的游侠骑士生活而三次出游。他嫉恶如仇近乎狂热,但终日耽于幻想,所以干了无数荒唐可笑的蠢事,直至临终时才恍然大悟。Don Quixote以后就成了“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”或“狂热的嫉恶如仇者”的一个代名词。从Quixote派生出来的形容词形式quixotic常用以表示“不切实际的”或“愚侠式的”。Quixote在西班牙语原指¨腿裙”(盔甲的一部分)。

quisling:卖国贼,内奸

源自挪威政客、挪威法西斯党党魁Vidkun Quisling(奎斯林1887 - 1945)的姓氏。1931 - 1933年Quisling任挪威国防部长,曾因镇压水力发电厂工人的罢工运动而声名狼藉。1933年他辞去政府职务,建立法西斯民族统一党,主张取缔共产主义和工联主义。1939年他与希特勒会晤,竭力怂恿德国占领挪威。 1940年协助德国侵占了挪威.1942年充当傀儡政府总理,1945年法西斯德国在挪威的统治瓦解后以叛国罪及其它罪行被处决。由于他可耻的叛国行为,他的大名Quisling在德国侵入他的国家6天后,即1940年4月15日,就被作为“内奸”、“卖国贼”的代名词出现在伦敦的《泰晤士报》上。有一篇文章评论说,瑞典应警惕在国内可能存在Quisling式的内奸。从那时起Quisling就进人英语之中,并且很快地成为一个普通名词,首字母也由大写变为小写母该词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被英语所吸收,正如1940年4月《泰晤士报》指出的,很可能是该词本身就带有贬抑含义。英语中有若干个首字母为q的词,如questIonable(靠不佳的),queru-Lous(抱怨的),quavering(颤抖的),quivering(颤抖的),quibbling(含糊其词的),quagmire(泥潭,困境),qualm(疑惧),quackery(江湖骗术),queasy(令人作呕的)等均为贬义词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quisling 一词在英国使用得十分广泛,像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、英国小说家和新闻记者奥威尔(George Orwell,1903 - 1950)、英国作家威尔斯(H.G.Wells,1866 - 1946)等卓绝人物都在其战时作品中用过该词。它常常被用作形容词,如quisling intellectuats(卖国知识分子),quisling government(卖国政府),quisling newspapers(卖国报纸)等。嗣后,从quisling 一词还逆生出动词quisle(当卖国贼),派生出quislingism(卖国,通敌)。

quintessence:精髓,完美典型

古希腊哲学家认为除空气、火、水、土以外,还存在第五要素,它构成天体,并普遍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,亚里士多德称之为“以太”( ether)。中世纪拉丁文把“第五要素”译成quintaessentia‘fifth essence’,中世纪法语作quinte essence,15世纪时英语从法语借用了这个词,作quintessence。到了16世纪该词逐渐转义为“精髓”和“完美典型”。例如:The poetry of Keats is the quintessence of beauty.(济慈的诗乃美之典型。)/She is the quintessence of sweetness,(她简直是和蔼可亲的化身。)

quibble:遁词,含糊其词   

源自拉丁语quibus‘whom,which’。旧时律师在翻阅拉丁文法律文件时,常在有疑点或含糊不清的地方的页边写上quibus 一词,表示质疑。16世纪从quibus产生了英语单词quib(夸已废弃不用),它的意思是“模棱两可的话”或“双关语”。 17世纪时quib演变为quibble,它既可用作名词,表示“遁词”、“托词”,也可用作动词,表示“含糊其词回避问题实质”,有时也表示“(为小事)争吵”。

quick:迅速的

当体说I am hurt to the quick(我的心被深深刺伤了),你是在使用quick的原义,就如圣经中的一个短语the quick and the dead(生者与死者)的quick 一样。quick一词在古英语里拼作cwicu,原义是living/alive(活着的,活的),所以在从前livestock(牲畜)叫做quickstock。 mercury(水银)称quicksilver,因为它好像是有生命的;而hedge(树篱)叫做quick fence,有别于stone fence(石栏)和wooden fence(木栏),那是因为hedge会生长的缘故。quick lime是“生石灰”,quick wine是“冒泡闪亮的酒”,the quick则指“(有感觉的)活肉”,尤指“(指甲下的)嫩肉”。此外,quick的原义还反映在quick with child(感到胎动)一语中。

以后,quick的词义从living/alive逐渐转为lively(充满生气的,活泼的),到了13世纪才转为表示swift(迅速的)。这一变化过程是比较自然的,正如人们今天在口语中也常常用短语look alive/lively,step lively等叫人行动敏捷点一样。一般认为,早先列车员或公共汽车售票员常爱对乘客说“Step lively”或“Be quick”是促成这一词义变化的因素之

queue:一队人,排队,辫子   

英语中的queue于16世纪直接借自法语,拼法和法语完全一样,而原法语词queue则来源于拉丁语cauda(尾巴),所以queue在英语中的原始词义也是“尾巴”,18世纪时转指“辫子”,此义至今仍在使用。到了19世纪初queue在法语中从本义引申出“(人、车等的)行列”,“长队”一义,queue在英语中也被赋予了此义,且在以后转类为动词,表示“排队”。美国英语stand in line(排队)相当于英国英语queue up。queue在美国英语中几乎不用。

quack:嘎嘎(鸭叫声),江湖郎中

英语有两个quack,一指“嘎嘎”(鸭叫声),这是个拟声词,仿鸭子的叫声构成;一指“冒牌医生”、“江湖骗子”或“江湖郎中”,这是个缩略词,在16世纪原作quacksalver,直接借自早期现代荷兰语quacksalver(现作kwakzalver)。quacksalver意指“庸医”或“江湖医生”,因为此类人总是沿街地叫卖药膏(salve)及“万应药”等假药,并像鸭子那样嘎嘎叫(quack)地吹嘘这些药能治百病来骗钱害人。嗣后quacksalver被缩略为quack。早在1830年quack在美国英语也被称作medicine man。

quiz:测验

quiz可以指课堂上的“测验”、“小考”等,比test(测验)还要小些;也可指广播、电视节目等中的“智力测验”、“一般知识测验”等。如Follow Me(《跟我学》,BBC的电视教学节目)中的“London Quiz”(伦敦知识测验)

据说“quiz”一词是18世纪末爱尔兰共和国首都都根据柏林一家剧院的经理James Daly创造的。一天,他和别人打赌说他可以在一夜之间造出一个新的、毫无意义的、却又不能为人们接受的词来。他花钱雇了一些顽童,连夜在都柏林城中的每一面墙壁上用粉笔写上“quiz”的字样。第二天一早,人们发现了这个词,但谁也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,于是这个毫无词义的“quiz”不久就有了“智力测验”、“恶作剧”等词义。

quotation:语录

quotation的动词是quore(摘引),是从拉丁词quot来的,意思是“how many?”起初,quote的含义是指“将一卷书分成章节。编上页码”;后来又用来指“按章节页码列举语句”,即“语录摘引”;最后又指用引号将所引语句突出出来,即“引语”。因此直接引语的引号英语叫(quotation mark(s))。

quota:分配额,限额

quota 分配额,限额

quota直接借自拉丁语,乃中世纪拉丁语短语quota pars之缩略语,该短语意为how great a part或how great a share,意思即是多大一份。在现代英语中quota仍然指份额,分配额,也指限额,定额。

quadruped:四足动物

词根词缀: quadru-四 + -ped-足